廣興國小位於八德市市郊廣興里,過去這附近是一片豐沃的田野,千渠萬陌、埤塘接連並無學校設立,直至光復以後,社會安定、人口逐漸增加,以致於這邊漸漸有聚落的形成。
當時這裡的學子,分別就讀八德、大成、或者茄苳國小,每日步行上學,皆要花費將近半個多小時至一小時的時間,成為學生體力上的一大負擔。
因此,在民國55年之初,便有廣興分班之提議,經地方人士的奔走,縣府於民國55年5月17日同意設立茄苳國小廣興分班,因為當時此地沒有學校及教室之相關設備,因此借用日據時代設立之「講習所」上課。
「講習所」是過去日據時代村里保正聚集村民政令宣導、傳授農業經驗之處,廣興分班就在這克難的環境下,完成傳道、授業、解惑的重要使命。
當時在分班上課的學生,每週一還要回到校本部茄苳國小參加升旗典禮,結束以後才回到分班繼續上課,生活雖然不便、環境設備雖然不佳,但是每個孩子相當珍惜這個受教機會。
民國58年時,當時鄉紳呂芳經先生深感教育的重要性,認為讀書、識字是讓下一代脫離貧困、無知的最重要的札根工作,於是擔任本校創校籌建委員會主任委員,勸說宗族鄰里捐地興學,政府亦以每甲地值蓬萊穀壹拾萬斤正的價格徵收,共徵收得土地六筆,另四筆待分割複丈再行買賣,完成廣興分班校地徵收工作。
唯當時部份村民未共同體會教育任務之重要性,並未認同捐地興學之舉,連帶也造成今日本校校地產權不清、佔用民地的情事發生。
民國58年7月,於本校現址興建鋼筋瓦頂教室三間,完工後分班學生從「講習所」遷回新校區上課。而講習所交還市公所管理,直至民國80年間(切確年月日待查)遭受雷擊,講習所轟然巨響當場為雷電所毀,屋頂崩塌,西面之牆壁瞬間毀損傾倒,如今只存三面紅磚牆於荒煙蔓草之間,令人不勝唏噓,講習所遺址位置為廣興路647號對面,布袋蓮池塘斜後方。
民國61年8月1日本校奉准設立「桃園縣八德鄉茄苳國小廣興分校」。派陳阿寶先生為分校首任主任綜理一切校務。
民國70年8月1日本校學生達到標準,奉准獨立為「桃園縣八德鄉廣興國民小學」。派黃文乾先生擔任首任校長,從此廣興國小擁有正式的校格,進入成長期。
民國84年八德鄉人口數達到標準,奉准升格成為縣轄市,同年本校更名為「桃園縣八德市廣興國民小學」。
廣興國小歷經先賢前輩辛苦耕耘,除首任校長黃文乾先生之外,另歷任張祿森校長、陳禮光校長、姜義芳校長等人,以及眾多教職員工先後努力21年,每一點、每一滴都是令人感動與尊敬的,本人於91年8月上任,迄今又已近兩年了,日前整理校史,覺得前人的努力,不容我們後輩子孫忽視抹殺,特將校史整理出來,為文誌之,與所有同仁共勉之。
宋儒張載有言:「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。」我們存在,我們很精彩的努力過,我們在寫歷史,我們為歷史負責。